马克医疗助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魏来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中国首例经皮三尖瓣“环中瓣”植入术!Issuing time:2022-03-16 17:54 近日,马克医疗助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魏来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中国首例经皮三尖瓣“环中瓣”植入术。 2022年3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魏来教授、杨晔主治医师在麻醉科郭克芳教授、心脏超声诊断科董丽莉教授的密切配合下,应用上海纽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以下简称“Prizvalve®瓣膜系统”),为一名三尖瓣成形术后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经皮三尖瓣“环中瓣”植入术,术后患者恢复迅速,24小时出院。手术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值得一提的是,该例手术为中国首例经皮三尖瓣“环中瓣”植入术。 患者情况 患者为62岁女性,2018年行三尖瓣成形术,植入28mm Edwards MC3成形环,活动后胸闷气促1年入院进一步治疗。 术前评估 经详尽的影像学重建、评估,3D打印实物器械的模拟释放,心脏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后,决定采用经右侧颈静脉入路植入26mm规格Prizvalve®瓣膜。 CTA数据显示:患者三尖瓣位可见“C”型人工成形瓣环(28mm Edwards MC3),成形环内径22.3mm,有效开口面积381.1mm²。 术前食道超声显示:三尖瓣成形术后表现,重度中心性三尖瓣反流,考虑右心室扩大牵拉三尖瓣腱索所致,瓣口面积4.0cm²。 术前三尖瓣重度反流 术前三尖瓣重度反流 术前3D打印及实物器械模拟 借助马克医疗提供的3D打印技术,模拟植入 26mm Prizvalve®瓣膜,瓣膜释放后清晰显示三尖瓣成形环与介入瓣膜的形态。 使用三尖瓣成形环实物,体外模拟植入 26mm Prizvalve®瓣膜,测量C型环开口尺寸(瓣周漏高发区域)。3D打印模拟为该例高难度手术顺利实施提供了精准的术前规划方案。 手术过程 手术在复合手术室内进行,患者全麻后经右侧颈静脉穿刺插入导丝和鞘管建立输送轨道,导丝远端进入右肺动脉。将压握好介入瓣膜的输送系统沿导丝推送至三尖瓣瓣环位置,借助瓣膜显影和输送系统的三个显影点,实现瓣膜的精准定位,因右心系统低压力,无需快速起搏直接充盈球囊实现瓣膜释放。 术后食道超声和造影显示,介入瓣支架固定,释放位置满意,瓣叶启闭形态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介入瓣内异常反流,估测瓣口面积约3.4cm²,前向峰值流速0.9m/s,峰值压差3mmHg,平均压差2mmHg。C形人工瓣环开口处与介入瓣之间有轻度瓣周漏,与术前预判一致。 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顺利结束,手术时间约1小时余,术后即刻拔除气管插管,术后24小时康复出院。 术中释放过程 术后造影 术后心超 术后总结 魏来教授术后表示,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接受了外科三尖瓣成形手术后,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复发,既往只能再次开胸,体外循环支持下切开心房,实施二次修复或置换三尖瓣,创伤与风险均较大。 本次手术成功再次表明了Prizvalve®瓣膜系统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前期四个瓣膜的全“心”使用和多产品的适配使用,是一款全面且优秀的瓣膜产品。同时,3D打印技术在经皮三尖瓣“环中瓣”植入术发挥出积极有益的作用。 专家简介 王春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心脏瓣膜中心主任,上海心脏瓣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创始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瓣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大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委员,国际微创胸心血管外科学会(ISMICS)执委,亚洲心胸外科学会 (ASCVTS) 资深会员。 魏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主任医师,博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微创心血管外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上海市心脏瓣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分会副主委,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分会心脏瓣膜病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机器人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特需门诊:周三上午(中山医院15号楼3楼)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中山医院16号楼3楼) |